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园景区

 

项目规模 

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苏州高新区核心,西临太湖,东距苏州古城16公里。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1030公顷。公园是苏州市区为数不多的自然山林胜地,使平原地貌呈现出灵秀的山林景观。这里是苏州城区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内山地宕口生态恢复与开发利用的典范,以“森林人文田园温泉”为特色的综合性森林旅游度假胜地。

 

植物园景区位于公园南部,毗邻太湖大道,为苏州市民进入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最重要门户。规划面积86公顷,景观工程建设总投资约2.98亿元。从20102月年由苏州园林设计院开始规划设计工作,于20107月完成方案设计;20123月完成植物园施工图设计,现公园一期二期已全部建成向游客开放。

 image001_看图王

01:区位图

项目定位 

定位一:注重体验的植物科普园

 

苏州拥有甲天下的古典园林,但是随着苏州城市发展的逐步推进,苏州缺少植物园的这一现状却与苏州的美好城市形象不符。苏州现有的两个植物园更加偏向于城市公园,没有体现植物园特殊的功能要求和科普作用。 

大阳山森林公园植物园的建设,将弥补苏州没有专业植物园的遗憾,同时对提高苏州区域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及植物景观示范有着重大意义。

 

定位二:自然生境中的心灵花园

 

长期居住城市环境会逐渐消耗人的精神,而自然环境能帮助人将注意力从日常工作的环境解放出来。越接近原始自然状态,越能使人释放压力。利用这块苏州市区为数不多的自然山林胜地,规划尽力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环境,为久居城市的人们带来隽永的心灵体验。

 

 

 image002_看图王

02:鸟瞰图

 

 

规划目标

植物园主要有四个层面的目标,每一级目标都为下一级目标提供必要条件:

一级目标 为当地生物保育提供栖息地和庇护所

二级目标 苏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和研究

三级目标 苏州市民的植物科普教育

四级目标 城市中回归自然的环境体验

 

 

 image003.png

 

03:规划目标层级

 image004_看图王

04:总平面图

 

山水相依------山水格局特色    植物园规划选址地形变化较大,向大阳山山体逐渐升高,山势起伏大,可以塑造丰富的景观空间类型,山体南侧是江南特有的水网地带,为突出江南特色奠定了基础。本规划因地制宜,将基地现有的山水特色发展成植物园的规划结构骨架。梳理水系,形成源流聚汇远山近景,相映成画。

 

大小水面错落有致,将大水面拉近大阳山,使山水结合更加紧密,水体形态丰富,将植物园地形分割成的三大岛屿与一系列小岛屿,各幽深的水巷则蜿蜒穿插于各植物展览园内。水系以外的绿地依托山势,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形,更加复杂的地形首先有利于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景观性与趣味性。

      经过竖向改造,景区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骨架,这也是本次规划试图将之区别于其他植物园,形成自身特色的措施之一。

image005

05:湖边效果图

 

image006

06:山水相依的空间格局

 

 

植物景观特色在大阳山区域,有维管植物333种,隶属于103科,245属。公园被子植物属的系数(属数/种数)为0.73,表明公园的生境条件较为一致。种植规划在保育现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乡土和野生品种,注重本土性、地域性,在生境培育的理论支持下,提高植物对小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在保持植物园新生境的强健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外来物种。

image007_看图王 

07:本园植物分类体系

 

整体植物规划分为北部科普区和南部观赏区。北部按照科学系统将植物园规划为:植物进化园、裸子植物园、被子植物园,其中裸子植物6科,23种;被子植物中含双子叶植物26科,202种,单子叶植物2科,14种。

 

南部观赏区中,我们打破传统分类系统,选择观赏性、科普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分区块种植,以植物季节变化触动人们内心的感受。南部以一条花溪为轴,详细分为四季观赏林和主题特色林,四季观赏林以四季特色植物形成专类园,其中春景植物园有樱花园、海棠园;夏景植物园有薰衣草园;秋景植物园有红枫园、紫薇园、桂花园;冬景植物园有梅花园。主题特色林包含水生、湿生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园、温室、儿童植物园、阴生植物园、药用植物园、芳香植物园、盆景园,形成多元化的植物主题公园,力求达到融植物科普于休闲体验之中。

 

 image008

08:花溪效果图

 

(以下为现场照片:)

 

image009

 

image010

 

image011image012

 

  

返回上一页